汾阳往事|贾樟柯:当绝症故事褪去煽情,日常碎片里开出生命微光
《阳光俱乐部》上映当天,我就去看了。并非冲着黄晓明、贾樟柯或者魏书钧去的,纯粹是为了打发时间抢的特价票,坐进电影院才知道主演是谁。
《阳光俱乐部》上映当天,我就去看了。并非冲着黄晓明、贾樟柯或者魏书钧去的,纯粹是为了打发时间抢的特价票,坐进电影院才知道主演是谁。
本片此前于2015年上映,由赵涛、张译、董子健、张艾嘉主演,剧情时间跨度从回忆中的1999年到经历剧变的2014年,直至想象中的2025年,空间场景则从山西汾阳县城变换到具有科幻色彩的澳大利亚,创作上延续了贾樟柯对时代变革中个体生命的关怀,关注中国人在全球化背
“来这里,脚步会慢下来,心会静下来,情绪却会激动起来。”10月31日上午,受邀前来参加2025第三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典礼的著名导演贾樟柯,在活动举办前夕,和红星新闻记者聊起了他眼中的成都。
在北京宏远餐馆打工的民工王小山被老板赵国庆开除。回家前他找了许多从安阳来北京的同乡,有建筑工人、票贩子、大学生、服务员、妓女等,但无人与他同行。
10月31日,2025横店影视节将正式拉开帷幕,这场影视文化盛宴将持续至11月16日。核心活动集中在10月31日至11月3日举行。本届影视节内容丰富、亮点纷呈,除了备受瞩目的第十一届“文荣奖”颁奖典礼外,还将举办横店微短剧之夜、全国影片推介会、国际影片交易会、
为庆祝新馆落成25周年,意大利国立电影博物馆推出了名为“邂逅都灵”的短片项目,请来罗马尼亚导演拉杜·裘德(Radu Jude)、德国纪录片导演海因茨·艾米高斯(Heinz Emigholz)和中国导演贾樟柯三人各拍摄一部影片。近日,拉杜·裘德的那一部已拍摄完成
“看完《江湖儿女》四年,还是堵得慌”——2024年3月柏林,贾樟柯一句“中国民间记忆影像数据库”把老伤口又撕开:原来巧巧和斌哥只是序章,真正的大片是那些被删掉的人。
贾樟柯的电影就像是在看纪录片,把底层老百姓的形象刻画的太真实了,边缘小人物在时代变G下的苦痛与挣扎,山西汾阳的小偷梁小武,接连遭遇了朋友的抛弃,爱情的背叛,亲情的疏离,最后,因为偷窃被J察抓住,手铐在大街上被围观,尊严尽失,在这个的长镜头,作为观众的我们赫然发
你有没有发现,贾樟柯拍的不是电影,是中国人这二十多年偷偷掉的眼泪。
影片讲述了认知水平停留在孩童阶段的吴优(黄晓明 饰)在蔡博士(贾樟柯 饰)创办的“阳光俱乐部”的感召下,用乐观和爱的力量治愈自己与家人。吴优的母亲(陆小芬 饰)身患重症,哥哥吴迪(祖峰 饰)作为医生四处奔波寻找治疗方案,而吴优则决定用他从阳光俱乐部学到的“光合
10月23日,由魏书钧执导,王才涛任总制片人,黄晓明领衔主演,陆小芬、祖峰、贾樟柯、杨采钰、佟林楷、李杨主演,张淇、廖凡、梁植特别出演的电影《阳光俱乐部》发布终极海报。影片将于10月25日全国上映,终极海报以轻盈明亮的视觉语言,传递了电影“给点阳光就灿烂”的核
10月19日,电影《阳光俱乐部》影片交流会在汉举行。谈及邀请知名导演贾樟柯跨界饰演“阳光俱乐部”创办人蔡博士时,导演魏书钧表示,贾樟柯不仅有很强的个人气场,还非常善于讲话、语言能力突出,而蔡博士正是需要通过语言来经营俱乐部、推广理念的角色,二者特质高度契合。
10月14日晚,电影《阳光俱乐部》全国路演首站在清华大学举办。导演魏书钧,主演黄晓明、祖峰、贾樟柯,总制片人王才涛走进校园,与师生们面对面交流,分享创作心得与角色感悟。
由魏书钧执导,王才涛任制片人,黄晓明领衔主演,陆小芬、祖峰、贾樟柯、杨采钰、佟林楷、李杨主演,张淇、廖凡、梁植特别出演的电影《阳光俱乐部》官宣定档10月25日上映。今日,电影已开启预售。
各位老铁听俺们白话白话哈。就前两天,10月8号那会儿,人民日报正经八百登了贾樟柯导演写的一篇文章,叫《在平遥感受“汇合点”》。那家伙,可老多人瞅着了,都说这是官方给老贾“盖戳”了,贼有面儿。但咱得往深了扒拉扒拉,这事儿不光是老贾一个人风光,它说明啥?说明咱中国
作为评委会主席,贾樟柯是中国当代电影标杆人物,曾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、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,其作品以人文厚度与独特镜头语言构建“中国叙事”,是中国电影与世界对话的重要桥梁。
由魏书钧执导,王才涛任制片人,黄晓明领衔主演,陆小芬、祖峰、贾樟柯、杨采钰、佟林楷、李杨主演,张淇、廖凡、梁植特别出演的电影《阳光俱乐部》官宣定档10月25日上映,并发布了定档预告片和定档海报。黄晓明增重30斤演绎吴优这一患有智力障碍的“大儿童”,并凭借这一角
贾樟柯最近又在电影圈刷了一波存在感,还顺带让人民日报给他“盖了章”,这操作真够硬核。你要说起中国导演界的风云人物,贾樟柯绝对绕不过,尤其是他那股“死磕现实”的劲头,连张艺谋都得侧着身子看看。人民日报正式发文认可他,等于官方盖章,很多人直接感叹:这是真正把现实主
10月5日,人民日报刊登贾樟柯的文章,题目写着“在平遥感受‘汇合点’”,一篇看似朴素的观感,却像一道试金石,问出文化下沉的现实难题与可能性。
一般来说,电影首映式、画展、戏剧演出等文化活动在大城市比较频繁。实际上,中小城市也有巨大的文化需求。就像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,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,都拥有广泛的读者。我们想做一个尝试:在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县城,能不能创办一个国际性的电影展?这是疑问,也是理想。